楊健侯(1839—1917)名鑒,字健侯,號鏡湖,楊式太極拳第二代宗師,是楊祿禪之三子。楊健侯的拳術剛柔并濟,出神入化,刀、劍、桿各種器械無不精通。且善發彈,拿三、四彈丸于手中,往往能同時擊中三、四只飛鳥,有彈無虛發之美稱。露禪逝世后,他接替父職在京授拳。他寬厚仁慈、秉性溫和,從不恃拳傲揚,有極高的武德。
《永年太極拳志》說他“性情溫和,德高望重。楊祿禪逝世后,繼續在(北)京教拳為業,并將楊祿禪‘大架’修訂為‘中架’,不猛不硬,順遂圓和,老幼強弱均可練習,傳播較廣”(該書第44頁)。健侯的傳人“有三子少侯、兆元、澄甫及許禹生等人”。
楊家逸事
他在繼承父親“小架子”的基礎上,考慮到從學人的身體條件,著眼健康第一,在露禪小架子招式上,幅度擴大,既保持了技擊特點,更適合老年人健康需要,修改成“中架”。在楊式太極拳史上又發展了一步。
楊家三代的逸事總是讓人津津樂道,人們常說,楊露禪闖天下,楊班侯打天下,楊澄甫傳天下。這話也對也不對,因為這其中漏掉一個人,就是楊露禪的另一個兒子,楊健侯。楊家三代,應該這么說,露禪班侯打天下,健侯澄甫傳天下。
楊健侯天生細住,細住是修道的人入欲界定前的境界,細住不能看破紅塵,但卻可以看到紅塵,天生細住的人,是修道的坯子,當然只要他喜歡,學什么都行。但楊健侯不喜歡學武。不喜歡學也的學,楊露禪早就看出來了,健侯不是一般人物,是天生學內家拳的料,將來能繼續支撐楊家門面的一定是健侯。
山東河北人好武的極多,楊露禪本是一武癡,只要能學的就都學了,海納百川,深不見底。楊露禪把其所學向罐腸一樣往楊健侯的身子里塞?;竟τ柧氁呀洶褩罱『罾鄣冒胨?,還要把老爹傳授的內家外家幾十套拳通通練完,之后,還要耍刀弄槍,揮舞器械等等。楊健侯覺得無法忍受了,但楊露禪身上的東西還多著呢,內功外功,暗器彈弓,楊健侯是痛不欲生。(據傳說,楊健侯曾經自殺未遂)
-內功
內功是最難練得,但楊健侯的內功長得很快,對他來講,最難過的是皮肉之苦,老父嚴格要求,楊健侯累的筋骨齊痛,苦不堪言。但武術這東西,基本功訓練最重要,所謂吃的苦中苦,方為人上人,楊健侯終于熬過來了。
楊健侯開始推手,不用教,化的比誰都好,也能發人了,發人人不能逃,他發的勁急輕靈,楊露禪看著奇怪,怎么跟我在陳家學的不一樣?楊建候愛玩彈弓,他用彈弓將第一個彈子打向天空,再用第二個彈子打向第一個彈子,只聽啪的一聲,兩彈相遇,打得粉粉碎碎。楊露禪忍不住了,走過來說,兒子,你神了你,你簡直就是張三豐轉世。
細住境界的人練習內功,要氣有氣,要神有神。楊健侯是天生細住,太極拳本有導引的作用,當過了筋骨皮肉之關,松開兩胯兩肩之后,不知不覺,楊建候早已丹田氣滿。太極拳能發整勁,就算入門。唯楊健侯與眾不同,上手發人的來的就是輕靈勁。
[以上內容由"hudakuaijixq"分享。]
人物關系:
父親:楊露禪 (1799~1876) 中國十大武術家兒子:楊澄甫 (1883~1937) 楊式太極拳第三代傳人孫子:楊振鐸 楊振國 (1928~2013) 楊振基 (1921~2007) 楊式太極拳第四代傳人楊振銘 (1910~1985) 楊少侯 (1862~1930) 兄弟:楊班侯 (1837~1892) 楊鳳侯 侄子:楊兆林 學生:許禹生 (1878~1945)
同年(公元1839年)出生的名人:楊梅汀 (1839~1922) 江蘇省南通海門 保羅·塞尚 (1839~1906) 現代藝術之父 歐洲法國 黃佐卿 (1839~1902) 浙江省湖州吳興區 雋瀛洲 (1839~1905) 陜西省寶雞扶風縣 汪贊倫 (1839~1921) 江蘇省常州天寧 + 更多公元1839年出生的名人》
同年(公元1917年)去世的名人:阿道夫·馮·貝耶爾 (1835~1917) 諾貝爾化學獎 歐洲德國 孔祥霖 (1852~1917) 山東省濟寧曲阜 靳法蕙 (1844~1917) 河南省焦作市中站區 徐致靖 (1844~1917) 江蘇省無錫宜興 汪古珊 (1842~1917) 湖北省恩施州恩施市 鄂卓爾·榮慶 (1862~1917) 四川省成都市 + 更多公元1917年去世的名人》