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1、毛岸英 革命烈士(1922~1950) 毛岸英(1922-1950)革命烈士。湖南省湘潭縣(今韶山市)人,1922年10月24日生于長沙清水塘。毛澤東、楊開慧為了革命四處奔波,他從小隨父母在上海、韶山、廣州、武漢、板倉等地生活。1930年10月,年僅8歲就同母親楊開慧一起入獄,母親犧牲后,經黨組織營救出獄。1931年初,和弟弟岸青、岸龍由外婆、舅媽護送到上海,與叔父毛澤民會了面。毛澤民把他們安排在黨領導的大同幼稚園撫養。不久,因黨組織遭……[詳細] 12、楊小根 (1922~1944) 楊小根,又名楊名哲,乳名小根,1922年出生于河北省博野縣南小王村。1939年參加八路軍,在晉察冀軍區警備旅第二團第三營第九連當戰士。在革命隊伍,楊小根懂得了很多道理,也認識到自己肩上承擔著抗日救國的重大使命。不過,部隊裝備太差了,入伍好幾個月,才發給他一支舊“漢陽造”步槍。楊小根一心想擁有一支好槍。1940年秋季的一天,楊小根隨部隊參加百團大戰。在一個漆黑的夜晚,他們穿過正太路向東南方向急馳。田……[詳細] 13、孫仁琦 我國著名的郵電專家、教育家孫仁琦,和縣人,回族,1922年2月生于和城的一個書香門第。年幼聰明好學,記憶力強。8歲考進百福寺小學,直入五年級。他不但自習補上了未讀的課本,而且還寫文章投到《小朋友》雜志。他寫的《和一個農夫的談話》被刊登并獎給他一本冰心寫的《寄小讀者》。畢業的時候,學校送了一張大紅喜報到他家,父親孫鏡人舉行謝師宴,酬謝班主任吳鼎老師。后來孫仁琦又進入前清秀才王大杰先生的塾館讀書,每周……[詳細]
14、李聯奎 抗日英烈(1922~1941) 李聯奎(1922—1941)中共五臺縣委宣傳部干事原名大喜,1922年出生在山西省定襄縣平東社一戶貧苦農民家庭里。他出世不久,母親病逝,其父又給他娶了一位“后娘”。經過婚喪嫁娶的折騰,使他家更加貧窮,他父親只能帶著妻兒外出謀生,后來流浪到五臺縣南茹村。天下窮人是一家,鄰里鄉親見他一家可憐,就給他家臨時找了間破房子,東拼西湊找了點鍋碗瓢勺,幫他們在南茹村安了家。李聯奎的父親有點兒打繩了的手藝,村民們……[詳細] 15、何云峰 中國人民解放軍少將(1922~2013) 何云峰,男,漢族,生于1922年1月1日,四川省平昌縣張公鄉長城村人。1933年參加中國工農紅軍第四方面軍,1938年加入中國0。土地革命戰爭時期,任紅四方面軍第33軍政治部宣傳員。參加了川陜革0據地反“六路圍攻”和紅四方面軍長征??谷諔馉帟r期,任八路軍129師直屬政治處宣傳員,第386旅772團政治處青年干事、連政治指導員,旅政治部組織干事、巡視員,營政治教導員。參加了神頭嶺、響堂鋪戰斗、“……[詳細] 16、張實杰 中國人民解放軍少將(1922~2016) 張實杰(1922—2016)又名趙浩然。山東省鄒平縣人。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,任中國人民解放軍團長,師參謀長,副師長,師長,海南軍區副司令員兼參謀長,廣州軍區空軍參謀長,福州軍區空軍副司令員。1955年被授予大校軍銜,1964年晉升少將軍銜。 張實杰生于農民家庭。1937年高小畢業后,考入省立鄒平鄉村建設第一師范?!捌摺て呤伦儭焙蠡丶亦l,參加民眾抗日義勇軍。1938年,年僅16歲的張實杰參加抗日組……[詳細]
17、王冊 (1922~1943) 王冊,原名王者香,祖籍河北昌黎,1922年10月15日生于遼寧省奉天(今沈陽市)。飽讀詩書的父親王樹溫(號子和)根據孔子《猗蘭操》中“蘭當為王者香”的典故,為女兒起名王者香,期盼著心愛的獨生女慧心蘭質,有所作為,不為塵世污濁所染。少年時代的王冊,秀外慧中。她不負雙親所盼,讀書期間就曾因成績優異多次獲得獎學金。1930年在奉天(沈陽)第五小學讀書時,被選派參加遼寧省小學語言競進會,榮獲第一名,獎品是……[詳細] 18、吳良鏞 中國科學院院士,中國工程院院士·土木、水利與建筑工程學部 吳良鏞, 建筑學家。1922年5月7日生于江蘇南京。1944年畢業于重慶中央大學建筑系,獲工學士學位。1948-1950年在美國匡溪藝術學院建筑與城市設計系學習,并獲碩士學位。1950年回國后在清華大學建筑系任教至今。1995年當選中國工程院院士。1980年當選為中國科學院院士(學部委員)。 在建筑教育領域作出了杰出貢獻,多次獲得國內外嘉獎,1996年被授予國際建協教育/評論獎。此外他……[詳細] 19、吳孟超 中國科學院院士 吳孟超,醫學家。1922年8月31日出生,福建閩清人。1949年畢業于上海同濟大學醫學院?,F任第二軍醫大學東方肝膽外科醫院院長、東方肝膽外科研究所所長、教授,中華醫學會副會長、中國人民解放軍醫科委副主任。1991年當選為中國科學院院士(學部委員)。 1996年被-授于“模范醫學專家”榮譽稱號。我國肝膽外科主要創始人之一。50年代最先提出中國人肝臟解剖五葉四段新見解60年代首創常溫下間歇肝門阻斷切肝……[詳細] 20、沈其韓 中國科學院院士 沈其韓,地質學家 1922年4月27日生于江蘇淮陰,籍貫江蘇海門。1946年畢業于重慶大學地質系。1991年當選為中國科學院學部委員(院士)。國土資源部中國地質科學院地質研究所研究員。曾任地質礦產部地質研究所所長。長期從事早前寒武紀地質、變質巖石學等研究。20世紀50年代從事鐵、銅詳勘參與中國前寒武系首次總結和1∶3000000前寒武紀地質圖編制。60年代致力于早前寒武紀地質、同位素地質年代學和變……[詳細] [上一頁][第1頁][2][3][4][5][6][7][8][9][10][11][12][13][14][15][16][17][18][19][20][21][22][23][24][25][最后一頁][下一頁]