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91、姜圣階 中國科學院院士(1915~1992) 姜圣階,化學工程學家 1915年11月14日生于長春,籍貫黑龍江林甸。1936年畢業于河北工業學院機電系。1950年獲美國哥倫比亞大學碩士學位。1991年當選為中國科學院學部委員(院士)。1992年12月28日逝世。 曾任第二機械工業部副部長、國家核安全局局長、中國核工業總公司科技顧問、中國核學會理事長等職。20世紀50年代,在主持永利寧廠改擴建過程中完成了百余項技術革新,其中氨合成塔、流態化技術……[詳細] 192、郭文魁 中國科學院院士(1915~1999) 郭文魁(1915年6月18日—1999年9月),字光甫。出生于河南安陽。礦床地質學家。1980年當選為中國科學院學部委員(院士)。1951年加入九三學社。郭文魁出生于河南農村,幼年時期家鄉飽經軍閥混戰之苦,從小學到大學為躲避戰亂3次輟學,這更加激發了他努力求學、讀書救國的決心。他對博物學知識很感興趣,1930年,考入北平市立第二中學,選上英文理科班。1933年考入北京大學地質系,自二年級起一直是優……[詳細] 193、席承藩 中國科學院院士(1915~2002) 席承藩,土壤地理學家 1915年10月1日生于山西文水。1939年畢業于北平大學,獲農學學士學位。1949年獲美國俄克拉荷馬州立大學碩士學位。1995年當選為中國科學院院士。2002年4月19日逝世。 曾任中國科學院南京土壤研究所研究員。主持第二次全國土壤普查,并擔任技術指導。建立土壤基層分類單元,編制了首幅1∶1000000中國土壤圖。參與“六五”黃淮海平原區域治理攻關任務,對該區域作出了更加客……[詳細]
194、馬定夫 (1915~1943) 馬定夫,又名馬鎮西,號馬丁,1915年出生于山西省榆社縣東匯村一個農民家庭。自幼聰明好學,在家鄉接受傳統的啟蒙教育。14歲考入盂社縣城高小讀書時,即開始接觸-、李大釗、魯迅等先進分子的作品,心中逐漸萌發民主思想和對社會惡勢力的反抗精神。在新民中學和友仁中學讀書時,因思想進步,經常參加同學自發的斗爭活動而被校方開除。1933年,考入山西省立第一中學。有一次,校方請一豪紳到校講演,大肆宣揚“有地無窮”……[詳細] 195、董寅初 (1915~2009) 董寅初(1915.9—2009.6.23),安徽省合肥縣人,著名的愛國僑領和社會活動家。中學時代曾就讀于蘇州東吳大學附中,“九·一八”事變后,參加了抗日救亡運動。1934年考進了上海交通大學,攻讀實業管理。是中央名譽主席,全國人大常委,中國人民政治協0議第八屆全國委員會副主席,中國致公黨第九、十屆中央委員會主席,第十一屆中央委員會名譽主席1915年9月20日出生于安徽省合肥市的一個書香門第,從小生……[詳細] 196、江一真 (1915~1994) 江一真(1915—1994年),連城縣廟前塘背人,民國4年(1915年)3月出生于貧困農民家庭,自幼父母雙亡,童年時代受到苦難磨練。民國16年,參加長汀反帝大同盟。民國18年3月,參加中國工農紅軍。翌年3月,加入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。曾任紅四軍戰士、閩西獨立團宣傳員。民國20年,調紅十二軍醫務訓練隊當護士、護士長、見習醫生。民國21年秋,被選送入中央紅色衛生學校軍醫四期學習。畢業后,分配到衛生學校附……[詳細]
197、康世恩 (1915~1995) 康世恩同志1915年4月20日出生于河北懷安縣田家莊。1935年在河北省立北平高中讀書時,參加了著名的“一二九”-。1936年考入清華大學地質系學習,同年參加“民族解放先鋒隊”,擔任清華大學學生救國會常委。1936年10月加入中國共產黨。1937年抗日戰爭爆發后,先后擔任120師民運部工作員,山西朔縣戰地動員委員會主任,晉綏八分區專員。解放戰爭期間(1946年至1949年),他擔任晉縣綏雁門軍區政……[詳細] 198、張文海 (1915~1941) 張文海(1915~1941)易縣南城司村人。1938年參加革命,1939年1月在易縣擔任民兵基干隊隊長。1940年7月,將淶易公路以北的白馬、西陵、紫荊關、良崗一帶劃歸龍華縣,張文海調龍華縣擔任基干民兵大隊隊長,轉戰于拒馬河兩岸。1941年7月下旬,日軍一個混成旅集結于紫荊關,意欲開往平西根據地進行“掃蕩”。得到消息,張文海立即召開區、村武委會主任會議,決定沿拒馬河伏擊,牽制日軍向平西“掃蕩”的計……[詳細] 199、王維亮 革命烈士(1915~1937) 王維亮字秉銘,乳名作箴,1915年12月12日寅時出生于國嶺村;少年時,聰穎過人,記力超群,聞名鄉里,被稱“神童”。青年時,博學多才,抱負遠大,國難當頭,他依然投身抗日救國運動,在嘉興代理縣務時,組織指揮軍民頑強坑日,由于漢奸出賣,不幸被捕,日寇威逼利誘用盡各種手段,他大義凜然地痛斥道:“寧做中國犬,不做日本人”,最后被日寇斷臂挖心剖腹斬尸三段,年僅23虛歲。王維亮一生傳奇,一身浩氣,他五歲在國嶺……[詳細] 200、李烽 (1915~1947) 李烽,1915年出生在河南省商城縣一戶貧農家庭。從小就開始給地主放羊,受盡刁難與欺凌。1929年,紅軍來到了商城。小李烽從紅軍的一言一行中明白了革命的道理,他毅然將地主的羊-給了紅軍,并參加了本村的兒童團,站崗、放哨、傳遞文件。1931年冬,16歲的李烽參加了紅軍,成為四方面軍中的一名紅小鬼,任通信員、警衛員等,并于1932年加入了中國共產黨。1934年冬,李烽因表現突出被調至總部炮兵營任教導員,……[詳細] [上一頁][第1頁][2][3][4][5][6][7][8][9][10][11][12][13][14][15][16][17][18][19][20][21][22][最后一頁][下一頁]